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政策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概念首次走入公众视野,源自 2016 年 杭州的 G20 峰会。在杭州峰会上,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 G20 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 议题,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此后,在 2017-2020 年间,从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多个场合,数字经济都成为重要 议题之一。2020 年 4 月 10 日,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 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首次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在中央顶层文件中被提出。
进入 2021 年,伴随《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提出,数字经济上升为数字中国战 略,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在“十四五”规划中,通过单独的篇章“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 设数字中国”来进行了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数字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22 年 1 月 12 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了数字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提 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 到 45%等具体的量化目标。
我们认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作为数字经济乃至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围绕数据要素 的一系列政策体系在 2022 年逐渐得到完善。从数据确权、定价等基础制度(数据二十条), 到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数据入表),再到数据的安全防护(数据安全),以及数据在垂直行 业的应用落地(政务大数据),一系列的政策在 2022 年进入加速推进的周期。 数字中国 2522 框架发布,整体布局规划落地。2023 年 3 月 1 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自此数字中国形成了完整的政策框架 体系。我们认为《规划》将此前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整体的梳理,从而明确了数字中国的发展 框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核心亮点是形成了 2522 的框架体系,即夯实数字基础设 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 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两大能力”主要聚焦安全可控,通过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来为数字中 国的发展提供安全可控的底座。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涵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制,实 现科技自立自强。数字安全屏障涵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 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五位一体”将数字经济升华为数字中国,涵盖领域更为丰富,力图实现数字技术对经济社 会的全面赋能。“五位一体”涵盖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 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国家数据局正式成立,数字中国主管部门确立,有望加快政策推动力度。2023 年 3 月 7 日, 根据新华社发布,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提出组 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 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我们认 为,国家数据局有望统筹数字中国的整体规划,加速相关规划部署的推进。从职责来看,国 家数据局承接了网信办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等职责、承接了发改委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 从而实现了数字中国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一部署。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 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 数字产业化,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 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 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字化治理, 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 务等;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标准、确权、标注、定价、交易、流转、 保护等。
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成为 GDP 的新引擎。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白皮书,2021 年我国数字经 济产业规模达到 45.5 万亿,同比增长 16.2%,高于名义 GDP 增速 3.4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9.80%,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 9.6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发 展新的增长动能,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稳定器”。
以数字产业化带动产业数字化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投入有望先行。从数字经济的构成来看,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本呈现 1:4 的规模比例,且产业数字化占比在逐渐提升。数字产 业化本质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即 TMT 行业。而产业数字化是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 对产业赋能中产生的附加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数字产业化的投入有望带动产业 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数字产业化的投入有望先行,这对 TMT 产业未来 的发展将产生中长期的重要驱动。
数据中心是数据计算与存储的物理空间,信息技术迭代推动 IDC 行业发展。IDC 业务是伴随 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服务器托管、租用、运维以及网络接入服务业务,亦是云计算业务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IDC 厂商主要为大型互联网公司、云计算企业、金融机构等客户提供存 放服务器的空间场所,包括必备的网络、电力、空调等基础设施,以及运营维护、安全管理 及其他增值服务。IDC 产业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经历了初始的机柜托管出租与带 宽服务,至 21 世纪初的服务器托管、网络托管,再到当前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虚拟化的三 个阶段。宽带中国战略的提出、4G/5G 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加 速数据更新迭代,为 IDC 行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网络使用广度提升,数据产量随之增长。互联网的用户增长和内容丰富是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的核心驱动力,其中 5G 商用进程的推进、智能网联、AR/VR、云游戏等新兴应用的逐步落地 更加速了数据量的产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 模为 10.32 亿,较 2020 年底新增网民 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较 2020 年底提升 2.6 个百分点,互联网覆盖人群持续扩大。与此同时,网民所创造、捕获、复制、消耗的数 据量也在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的基础上快速增长,据《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1)》及信通 院数据,2017 年我国数据产量为 2.3ZB,2021 年已经达到 6.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