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一周资讯(118-1114)

3. 教育部2021年上半年教育部批准共计2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抛出了3个关于教育的基本问题:“当我们展望2050年,我们应该继续做什么?我们应该抛弃什么?我们需要创新什么?”报告提出,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这一契约源于一种共享愿景,即教育具有公共目的。报告提出,当前教育模式亟须变革,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学习,以及学生、教师、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包括,继承优秀教育传统,革新教育教学模式,强调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支持学生获取和生产知识,同时培养他们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重新构想学校,以推动世界更好地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转型;保证人类享有和扩大终身教育,及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空间中受教育的机会。

习主席特别代表怀进鹏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全球教育高级别会议并讲线日,习主席特别代表、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全球教育高级别会议并讲话。

怀进鹏指出,教育是人类文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中国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将实施2030年教育议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积极落实教育法关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随国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的规定,确保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9年不低于4%。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结合消除绝对贫困,中国历史性解决义务教育失学辍学问题。各级教育的普及水平大幅上升。

日前,教育部对“关于顺应学龄前儿童自然天性进行引导培育,禁止计划性、机械化辅导教育的建议”答复中指出,3-6岁是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的保育与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纲要》和《指南》指出,一要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二要部署实施幼小衔接试点工作;三要继续加强社会宣传和引导。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到,不区分学科类、非学科类,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不播发面向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通知》表示要从组织清理整治、加强日常管控、健全管控机制和抓好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管控。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61号(教育类508号)提案答复的函》,对于《关于积极推进“有效监管下的校服市场化”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教育部明确,将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款式品类过多、变动频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除了规范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工作外,还将继续加强校服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推进风险隐患排查,切实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多措并举开展质量技术帮扶。第三是强化社会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作用,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建立校服信息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中国教育部日前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教育部表示,需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持续开展抑郁症防治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的培训,提高其识别抑郁症的能力。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实施办法,教育部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上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评审,批准共计2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批复本科项目20个,硕士项目2个,博士项目2个。

本次批复项目中,其中美国批复项目最多,共批复7个项目。硕士项目共计两个,分别是北京语言大学与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合作举办商业智能与分析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湖南师范大学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合作举办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博士项目分别为陕西科技大学与乌克兰基辅国立工艺设计大学合作举办设计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沈阳大学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举办环境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36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关于改善炒作学区房,保障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将研究制定《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71号(教育类437号)(《关于高质量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提案答复的函。教育部在答复函中表示,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其中明确提到完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家校联动教育新模式,推动家校协同育人;探索建立健全多元综合评价方式,强化教育质量监管等多个方面。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97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的建议,教育部答复,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教育部还表示,推动各级教研部门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并强调,严格落实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对于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治理的要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对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开展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等培训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近。

《留学》一周资讯(118-111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to top